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
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
English (英語)
出處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4e6-LTvTLo0FrCUHzqKLIg
作者:邵璧林
嘗過了山珍海味,包括龍焱系列(權杖、冰封、混血)還有周啟豪超級芳碳,偶爾來一頓家常便飯也不錯。 優拉新出勇者系列,第一觀感就是價格上更接地氣了。

勇者系列,包括三款球板:斯巴達、角鬥士、護衛者。 分別代表了三種類型的球板:外置、內置和七層純木。 今天,我們先評測下外置的斯巴達。


結構淺析
斯巴達向來是嚴酷紀律和強悍軍事力量的代表。 將球板的名字賦予「斯巴達」,彷彿是球板「硬朗、兇猛」的一種寫照。 結構上看,你很容易聯想到水谷隼ZLC。 斯巴達是:林巴面材、KL-C凱夫拉碳、阿尤斯過渡層、桐木大芯。 這個KL-C精編后就成了國內的ZLC。 所以,在手感上,跟蝴蝶ZLC很有些相似處。 對比之下,我感覺蝴蝶ZLC更韌,國內這個精編KL-C更硬實。

水谷隼ZLC的結構是:林巴面材、ZLC、阿尤斯過渡層、桐木大芯。 斯巴達的最終售價預計600元上下,這給了筆者:優拉平價版“水谷隼ZLC”的感覺。
手感探究
硬彈、一速快。 水谷隼ZLC的吃球更為柔韌,這個斯巴達則略顯蹦彈。 但蹦彈的程度沒有三維超級75那麼誇張。 斯巴達,你打起來會很省力,弧線很容易就變得很長。 但介於水谷隼ZLC和超級75之間的彈性,讓你多少覺得還算“張弛有度”。 另外,採用了林巴面材,也使得小力量下也很持球。 這個林巴的紋路看起來像寇頭,應該是切割時採用了“斜切”。
一番實戰
正手搭配:狂飈3、T19; 反手:D05、雷鳴CMD

台內小球控制:
面材薄、力材也薄、KL-C纖維層採用外置,所以打起來是彈了些。 力量很容易透過面材,到達纖維層。 小球控制些許冒高。 劈長,也有點容易出界。 但是,搓加轉、擰拉還是挑打都容易辦到。 擰拉,得益於林巴面材,很好上手,旋轉可以加得很足。 很多熱門的外置ZLC底板,比如超級張繼科、波爾ZLC都使用寇頭面材,借力是比較脆,但確實沒有林巴面材容易起下旋。
借力防守、彈擊:
借力還擊或者主動彈擊,速度都足夠快。 黑馬君想起了另一塊底板,Victas的ZX-Gear Out。 這兩塊都是淋巴面材,外置碳,但ZX-Gear Out是阿尤斯大芯。 不過斯巴達和ZX-Gear Out借力防守都是一樣的輕鬆,速度快,指向性很棒。 手感上,斯巴達不及ZX-Gear Out近台來得清晰,但是底勁上,明顯斯巴達更好些。 ZX-Gear Out退到中臺有些乏力。
拉沖表現:
整體上,斯巴達還是一種快弧風格。 速度是最明顯的特徵,彈性類似於外置ZLC的底板,但是小力量下持球和造弧線都非常穩定。 加轉、加速,斯巴達都很擅長,你只需要稍微hold住它的彈性。 比起外置ZLC底板,斯巴達勝在更輕鬆的持球,還有上臺的高容錯。 在這個價位,退台的力量感也很不錯。 不過嘛,畢竟風格上還是外置碳板的高彈,正手可以搭配比較持球的套膠。 除了國產粘套,外套方面適合選用更持球些的。 優拉方面,比如雷鳴ZGR、金探戈等。 整體來說,斯巴達還是物有所值。 關鍵在於,你喜不喜歡這種彈性好、出球快的風格。 物有所值,可能也是優拉在思考2023年球板市場時的重要一環。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
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
English (英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