蝴蝶的超級ALC和ZLC,超級了嗎?

Share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 English (英語)

出處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hjlJ442t88yaO3ZKONssg

作者:邵璧林

這一期,我們的主題是:蝴蝶的超級芳碳和超級纖維Super ALC/Super ZLC,真的超級了嗎? 真的超越它們的先輩嗎?

實際上超級纖維上市已經有一定年頭了。 超級張繼科是2013年4月上市的。 而後的2014年,又上市了超級水谷隼。 所以,本文中談到的超級ZLC更多指的是樊振東Super ZLC。 而超級芳碳,顧名思義,就是指的超級Vis(Viscaria Super ALC)和樊振東Super ALC。

從線性、忠實、穩定、脆爽的Viscaria,到更容易持球、高彈的超級Vis和樊振東SALC; 從硬實、清脆的超級張繼科,到輕快版的超級林昀儒,再到更容易持球加轉和提速,同時更柔彈的樊振東SZLC,這其中,到底是什麼制板理念在運作?

更持球,更容易加轉,提速更輕鬆

彈性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催化劑,從Vis到超級Vis、樊振東SALC。 碳層的加厚、纖維的加密,都為了實現更好的彈性。 彈性的增強,意味著在不用發大力的情況下,就能實現速度上的突破。

同時,通過纖維比例的調整或木材的處理,實現“更柔和的持球”,以便擁有更好的弧線感和旋轉值。 從Vis到超級ALC,從超張到樊振東SZLC,皆是如此。

黑馬:原來打Vis的人,一開始接觸超級Vis,都會覺得“彈”而不好控。 雖然正手更持球了,但因為高彈而顯得不忠實。 樊振東SZLC亦是如此。 對比超級張繼科,它變得更柔彈。 這個彈性有點虛浮,小球有點難控,節奏有點虛快。 這個風格其實方向上跟超級ALC雷同(超級Vis和樊振東SALC)。 其實波爾ALC 70周年限量也是類似的處理。

那麼,是不是說,這就是外置纖維板未來的發展方向? 至少蝴蝶是這麼認為?

小馬: 虛彈必然是蝴蝶底板現在的一個顯著特點和趨勢。 因為你要解決“力速結合”(力量和速度相結合)的問題,還要柔和、好控制。 過於硬實了,就不行。 而且,相對來說,外置的正手品質差點,不如內置。

於是,就得靠硬的套膠,這樣的話,底板就不能太硬實。

黑馬:其實無論是樊振東SALC、SZLC,都有類似的手感。 柔彈、吃球但有些虛浮。

小馬: 導致的這個結果,還是像你之前總結的。 就是頭重、手柄空(有機會拆開手柄看看),導致的重心前移。 基本上,就是增加了球板的擺幅。 這樣可以增加摩擦和力量。 打著就是那種感覺好控,又有點力量大。

不過後果就是:還原可能不夠快、板型控制不穩定。

黑馬:雖然业余用起這類板子會感覺容易出質量,因為高彈,還好持球。 但會否其實專業高手才比較容易用好?

快而柔彈,且持球,但心裏總是有點沒底。 我甚至感覺不如特注的Inn ALC或吉村真晴限量穩定。 因為這兩塊,稍微加點力,就能給你一個“實”的反饋。

小馬:它們是阿尤斯大芯。 我覺得,外置+桐木大芯還是主流。 桐木大芯的底板,只要不會彈到難控,它們下壓弧圈的能力還是最好的。 這點尤其有利於專業隊的上旋相持。

而且,蝴蝶這個外置結構,是法寶,也是它們的技術牢籠。 可以微調,但已經很難再做什麼大的改變了。 除非換名貴木的面材,當然他們也不會冒這個險。

黑馬:超級Vis、樊振東SALC、SZLC,是否其實是一種妥協,為了更好地匹配狂飈系套膠而設計。 當然,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。 畢竟狂飈或者Dignics這些都屬於高硬度海綿了,為了匹配Dignics,底板也得設計得更柔彈。 —畢竟膠皮才更賺錢······

相對來說,Tenergy配這些新上市的底板,效果已經沒那麼好了。 比如我把T80貼在Vis、林高遠ALC這些板的反手上面,效果更好,紮實度剛好,但貼在超級Vis、樊振東SZLC上面,就感覺支撐性有點不夠。 手感反饋「虛」。

小馬: 配合狂飈,也是有可能的,起碼,“空柄”這個工藝,能增加持球,跟狂飈相得益彰。

而且,確實現在球變了,每年都在改良材料,為的就是給新套膠鋪路。 新板的設計必須貼合新套膠,這個合乎情理。

黑馬:其實萬變不離其宗。 簡單來說,正手好的選手,喜歡退點台再發力的,還是選內置+阿尤斯大芯的結構。 反手更好,更靠近台的,還是外置+桐木大芯比較合適。 道理很淺顯,但又很核心。

小馬: 對啊,但是二者的結合,絕不是正手好,適合內置; 反手好,適合外置這麼簡單。

黑馬:目前的階段來看,林高遠ALC和Viscaria還是神拍。 雖然中等力量下的力速結合不如超級Vis、樊振東SALC和SZLC,也就是說,林A和Vis更需要選手發力才有品質。 但可能國家隊,至少中國的國手們,更喜歡穩定忠實,然後自己來發力。

小馬: 首先,國手他們的訓練模式是比較固定的,輕易不會改變。 除非改變訓練模式,那可能會改出一批人來,這些人可能就適合新的器材。 像馬龍這種,中台、近台,來回跑的,訓練全面的,已經不多了。 更多的球員訓練,是把著近台衝。 你看樊振東和林高遠訓練的那個視頻,都是在近台發球,近台短和外轉的那種,側上側下,盡量不發長球。 讓對方起來,就是為了打“快”,這個很明顯。

黑馬:一旦器材要與技術相結合地,來分析具體個人,然後再來選擇器材。 其實就相當複雜了。

話說,有球友說到樊振東SALC有接近特註Vis的手感,比如那種彈性。 但沒有特註Vis那麼韌。 其實在樊振東SZLC上面,我也有類似的感覺。 這個應該是什麼原因? 選材還是工藝? 我感覺工藝應該很難再怎麼出彩了。

小馬: 我感覺主要是木材。 現在的國際市場,包括戰爭問題,導致木材市場比較低迷。 生產硬木的,大部分都在打仗,或者受戰爭牽連。 價格也上漲很快。 感覺現在的木材很多都比以前粗糙。

而且品控也在變差。 以前老說斯帝卡的品控差,從70多克到90多100克都有,現在蝴蝶不也都這樣嗎? 品控差的主要原因是什麼,能是工藝問題嗎? 顯然不是。 就是木材不行,木材選料上沒有餘地了,那就什麼都能上。

超級Vis、樊振東超級ALC和超級ZLC,確實做到了更好的“力速結合”。 彈性在更小的力量下得以激發,進而能夠更好地提速。 同時,本身也能很好地持球。 但是,「九陰白骨爪」雖然犀利,hold不hold得住,也是個問題。 它們是否真的比現有的那些經典神板更「超級」,需要一點時間來檢驗。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 English (英語)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