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
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
English (英語)
出處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ht5YeDXS1swzXAm7QriPg
作者:黑馬聊乒乓
斯帝卡重啟Banda頒達之後,由方博代言Carbon SF,曹臻代言Offensive。 前面方博手板我們已經評測過了,今天來試打這塊頒達Offensive。

打這塊時,筆者聯想到兩塊底板:多尼克奧恰洛夫七夾和斯帝卡的經典之作Clipper Wood (簡稱CL)。 奧恰以胡桃木為面材,雖然是硬木,但卻很吃球,手感反而算得上柔和。 在無機時代之初,有眾多國手使用,比如劉詩雯、馮亞蘭等。 而CL,我們則聊過了太多。 作為一塊幫眾多國手實現世界冠軍夢的底板,再經典不過了,忠實線性是它最大的特點。
無獨有偶,頒達Offensive具備這兩塊純木七層底板的特點:吃球、舒服的形變和柔和下足夠的支撐力。 而且,為什麼筆者將奧恰七夾和CL拉到一塊? 前者奧恰七夾是中山製造,頒達Offensive也是。 後者CL是斯帝卡出品,而頒達系列亦是。
結構很常見,手感很突出
頒達Offensive的結構稀鬆平常。 兩層淋巴面材+五層阿尤斯的純木七層結構。 力材很薄,中間三層阿尤斯幾乎等厚。 跟斯帝卡CL差不多。 不同在於,看起來頒達Offensive的每一層都經過了炭燒。 官方介紹到:運用真空吸水工藝,經過高溫焗制,有效提高了底板的反彈力。
確實如此,一塊純木七夾,反彈力卻相當不賴。 而且支撐力足夠。 一點也不肉。 有著高透力和高反彈力。 考慮到最終定價比斯帝卡CL還低,筆者不覺得驚歎:中山製造的七夾工藝水準真的很高! 其實很多國外品牌的高端底板也是中山製造,而其中,純木七層的火候有目共睹。

實測厚度,頒達Offensive為6.08mm;板面158*151mm;實測重量為88.7克。
從這個厚度,我們大致可以猜想:薄七夾的Offensive比CL更容易產生形變,持球能力可能更佳。
實戰檢驗
與CL一致的是,Offensive雖然薄了,但整體支撐力依然不錯,所以貼兩面外套也沒有問題。 貼狂飈就更不用說了。

一番試打之後,高彈、大形變的這塊底板帶來了一種酥爽的手感。 我想,如果你喜歡內置芳碳底板帶來的持球感、形變和噴射感,那麼你大概率會愛上它。 如果喜歡一板一眼,更“老實”的外置芳碳板,那可能CL更忠實。 無論如何,Offensive水準不低,以致於同樣結構的各類純木七夾對比之下,很難找出肯定超越它的作品。
很透力、高吃球、強形變
畢竟是薄七夾,接近純木五層的吃球感。 而且整體炭燒后,很透力,形變也非常充足。 手感很酥爽。 同時,炭燒和獨特的粘合工藝,也使得板身的一體化程度很高。 發力后的噴射感也不錯,越發力,也給力。
提速和加轉,手到擒來
對於習慣內置纖維的筆者來說,頒達Offensive的上手毫無違和感。 因為確實很吃球,所以加轉起來也很輕鬆。 反手位,因為重心沒有CL那麼靠拍頭(手柄也更飽滿些),所以擰拉時沒有墜手的感覺。
因為整體形變感突出,自己發力去拉沖,這塊底板的提速也很快。 可以把球裹住,然後加速,打起來真的很容易。 酥脆,底勁也挺足。
當真沒有缺點?
一塊炭燒的純木七夾做到這水準,而且在這個低價位,可以說讓人驚歎。 真的要吹毛求疵的話,可能有兩點。 板子易形變,偏高彈,檯內球稍微容易冒高。 在頂大板時,因為太透力,稍微有點虛。 這時,兩面套膠的搭配上建議硬度都不要太低。
儘管結構上跟CL幾乎一致,但更薄的板身和更容易達到的形變張力,使得頒達Offensive很吃球,也很好提速。 不得不說,在頒達剛剛重啟之時,就有這樣的佳作,確實是驚喜。 再結合它的價位,可以說是樸實無華之下,滿是驚豔之處了。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
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
English (英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