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有一手好的發球,牢記這幾個關鍵點

Share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 English (英語)

出處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N7h0aMHBIFLGeFdUnk-1w

作者:老王乒乓

發球一般由拋球、揮拍觸球兩部分組成。 從這兩個基礎出發,不管你擅長哪類發球,均有9個共同的關鍵點:

1.拋球要穩定,包括拋球的高度和拋球后球上升與回落的線路要穩定。

2.觸球點的高度要適當,發急長球時觸球點要低些,發近網短球時觸球點要高些。

3.球在本方檯面第一跳的著台點要適當,髮長球時第一跳要在球臺的端線附近,發短球時則在台中位置。

4.握拍時虎口不宜過死,以保證手腕和手指的靈活性。

5.引拍尤其是手腕的引拍動作要充分。

6.手臂和手腕向前、向下的發力要講究技巧,使球既不致下網也不致彈跳過高或出界。

7.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準確,盡量用相似的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。

8.以前臂、手腕發力為主,但應注意腰部的協調配合,以提高發球的品質。 以右手持拍為例,正手發球時,身體重心通常從右腳移至左腳,反手發球時則相反。

9.每次觸球之後,手臂都應順勢揮動,並迅速還原。發球時傳統的準備姿勢(右手為例)為:正手發球,左腳稍前,身體略向右偏斜,左手掌心托球置於身前偏右側;反手發球,右腳稍前,身體略向左偏斜,左手掌心托球置於身前偏左側。

但是,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運動員採用了側身發球的方式,這樣容易發出斜線大角度球,再配合發出直線球加以牽制。 反而運用反手發球者越來越少,人們對反手發球的適應性就會下降,於是也有的運動員反其道而行之,站在球台中間採用反手發球,不用再進行大範圍的移動即可正反手搶攻,更好的保護全台。
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 English (英語)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