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
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
English (英語)
以往的內置纖維板(如內置ALC和ZLC),向來首先保證的是吃球感,纖維深埋,附於大芯兩側,中小力量下就是純木般的手感;其次是發力后的充足底勁,因為內置芳碳板往往使用阿尤斯大芯,大力量下能夠激發深層的纖維力量和大芯的形變感。 但挺拔的尚坤系列出來以後,有了一些不同。

尚坤ZC和尚坤AC,都立足於吃球的同時,大幅提高出球速度。 如果說傳統的內置芳碳,旋轉和速度的佔比是6:4的話,那麼尚坤ZC和AC至少是5:5,甚至是4:6。 你會感覺這已經不像是一般的內置芳碳板了。
本公眾號之前已經發佈過尚坤ZC的評測,今天我們主要談一談尚坤AC。
如何成就尚坤AC的獨特性

尚坤AC的結構是:淋巴面材+淋巴過渡層+ZLC或ALC+阿尤斯大芯。 對比市面上兩大廠家的作品:紅雙喜的狂飈龍5(內置黃芳碳)和蝴蝶的Innerforce Layer ALC(內置藍芳碳),我們會發現木材的不同首先出現在力材上。 龍5和Innerforce Layer ALC的第二層都是阿尤斯,但尚坤AC則是淋巴。 力材的主要作用是”加速”。 淋巴一般比阿尤斯稍硬,力材換成淋巴之後,速度應該表現更快些。
內置芳碳底板的共性是:淋巴面材柔和,保證了小力量下的吃球感,並且能製造不錯的旋轉和弧線。 中等力量,是純木的手感。 發足力了,才觸碰到深層的芳碳纖維,再激發最裡面的阿尤斯大芯。 因為阿尤斯大芯形變強,底勁足,所以發力后,會有力量上的放大感。 一板爆沖再適合不過了。
尚坤AC,在中等力量下,彈性就很突出了,速度比龍5和Innerforce Layer ALC更快,剛性也更突出些,但裹球感還是很舒服的,弧線能力也是很強的。
顏值亮眼

挺拔在手柄的設計,可以說越來越好了。 簡潔的配色和線條就有了時尚感。 SK大寫字母代表「尚坤」,鋁製的銘牌和尾標,都給人一種簡潔又大氣的設計感。
面材經過防拉絲處理,摸起來很光滑,膠水粘得緊,撕膠皮也不怕。 纖維切割得十分齊整,大芯氣孔密集,做工優質。
實測厚度:5.83mm;板面大小:159*151mm。
對比同系列的尚坤ZC

結構上,尚坤AC和尚坤ZC僅僅是纖維上的不同,其實手感很接近。 尚坤ZC像是羽毛球拍,更蹦彈;而尚坤AC的持球時間稍長,速度上比ZC慢了一點點。 但仍然是很快的,堪比市面上經典的外置芳碳板,如Vis、波爾ALC。
尚坤系列都是高彈的底板,彈性誘發了更高的速度感。
尚坤AC不像是一般內斂含蓄的內置芳碳板,出球速度明明有外置那麼快;有時候,又感覺確實是內置,因為同樣擁有發力后的底勁放大感,以及很舒服的含球感。
實戰一番

反手:粉色量子X,正手:三維省標3
發接發:
依賴吃球夠深的底板和膠皮,發球的選擇很不錯,自己也能很好調控落點。 接發球時,半出臺的擰拉也很好辦到。 速度上比龍5和Innerforce Layer ALC快,但吃球時間還是很夠,自己可以更好地調節弧線。 也能夠主動加轉去控制球,如擺短、劈長。
防守和彈擊:
不愧是挺拔的旗艦系列。 手感清晰、甜區蠻大。 防守時很穩健,感覺很有數。 想要加力彈擊一板,也很給力。 本身板子高彈,又有很不錯的剛性和支撐力。 這些在借力中加力時,很管用,手感很脆爽。 指向性很不錯。
正手拉沖:
沖殺半出臺球,沒有問題,蹭一板半出臺的下旋球,也很輕鬆,尚坤AC包裹球的能力很強,也很好加轉。 配粘套時,整體手感不會覺得過於發悶。 板身還是比較通透的。
發力拉沖后,弧線加長很多。 自己要適當壓下弧線。 力量感很有威脅,有砸台感,力量瞬間拉升。 無論是拉沖,還是正手扣殺,都能自如切換,底板的硬度剛剛好。 是一塊剛柔並濟的底板。
反拉反帶時,無論尚坤ZC還是AC,都有一個特點。 大力擊球時(扣殺或者藉助來球力量反帶),吃球會變得很深,這樣回球就有很高的穩定性。 有利於中臺上旋的連續對抗。
比較龍5和Innerforce Layer ALC,尚坤AC是剛性、一速和直接的反彈力強化了。 中等力量下, 一速表現就更好了。 可以說性價比對比這兩塊底板毫不遜色。 它的重心依然有些靠拍頭,但手柄比龍5飽滿。 適應尚坤AC或ZC的核心問題:可能仍然是長板面導致的重心。 但無疑,尚坤系列可以說是,目前為止,挺拔底板中最能媲美蝴蝶水準的了。
那麼,如何選擇尚坤AC或ZC呢? 尚坤AC像是速度慢了一丟丟,持球時間更長的尚坤ZC。 其他方面,兩者的相似度很高。 其實就看個人喜歡更吃球些,還是手感上更硬實些。
出處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cFZPBdvybPBmYGg4bgONQ
作者:邵璧林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
简体中文 (簡體中文)
English (英語)